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

柴山之海



  又回到了這篇海灘。從國中就與它相遇了,曾經在這裡挖到大車渠化石,也在這裡思考過很多事情。這裡除了風景迷人,也是個適合懷古的地方:曾經在這裡撿到過陶片碎片,讓我不經懷疑這裡應該是馬卡道人交易商品的的地方吧?

  疫情造成國旅大爆發,這裡的遊客也越來越多,當年的裸曬海灘不知轉移去哪裡了。歡迎大家常來玩,但也要注意安全!




 

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

   12.27,台北。在工作坊裡,老師敲著大鼓,要我們好好地走路,觀察自己。在行走的過程中,我意識到了自己為何走著走著就翻船,原來是我總是讓自己太急了。


  在持續的觀察中,我突然意識到了: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這一句話。


  是啊!我總是想得很遠,看著眼前的大山,卻沒有想到要如何度過腳邊的這一座小河。


  如果我給自己一個目標,是一天在這個部落格寫一篇文章呢?




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

最後的普快車






  幾周前看到新聞,說到南迴鐵路電氣化即將完工(從大學時代開始,也就這樣默默走的走到2020年了),南迴的「解憂列車」即將消失,雖然我不知道解憂列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名詞,但這台藍色的可開窗普快車,可是陪伴過我充滿冒險精神的高中時光呢!

  那是沒有駕照的高中年代。為了去遠一點的地方冒險,也為了去枋山撿水晶(同上一篇文章)。我曾看著地圖仔細端詳,才發現在南迴鐵路的路口,有一個枋山車站,這個車站離枋山溪很近,所以也成為了我遠距冒險的首選。

  然而這只是個招呼站。當時的南迴線只有這一班普快車,大約早上11點從枋寮站開車,12點左右就會到枋山了;回程印象中是晚上7點左右,當時的枋山站在晚上完全沒有燈火,雖然很可怕,但卻也能因此看見滿天星斗。(如今的枋寮站已經會開燈了,但應該還是沒什麼旅客上下車)

  雖然只是短短的,不到30分鐘的一段路程,我對這種可以開窗,同時也得忍受噪音與柴油煙的列車印象深刻。大學時光在東台灣,除了與白鐵仔相遇,在花東縱谷奔馳外,我也常利用回家或返校的機會,安排枋寮-台東中間這段旅程,能有搭乘普快的機會。

  最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某一次9月返校時,普快車在中央號誌站待避其他快車,車長還邀請車上旅客(大約不到十人)下車,到這個傳說中的秘境呼吸新鮮空氣。我記得遠方的嶙峋山壁上,有細細的銀色線條流瀉下來,我仔細端詳,才發現原來是美麗的小瀑布。

  其實普快車要做將近兩個小時,椅子也很硬,坐久了沒那麼舒適。我想車輛維修困難(有很多窗戶都卡住打不開了),車長在這種環境也很辛苦。某種程度上,台鐵想要讓這些舊車退役也是有道理的。

  當然,我每次寫「最後的XXX」都不會真的是最後,我期待這種獨特的記憶不會就這樣從台灣島上消失。
  

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台灣赫基蒙水晶

 



  與台灣赫基蒙相遇已經差不多將近十年,這些年花了不少力氣,採集的狀況似乎沒有過去前人轉述的那樣理想。

  但今日回想起過程的點點滴滴,參與旅程的有家人、朋友,當時的天氣有晴朗的冬日、有暴雨的夏天,也有四時的動植物相伴,夜鷹、大冠鷲……,這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且生動。

  南臺灣採集的水晶似乎不若外國所產的如此清澈透亮,反而是嶙峋、內包產物多樣的姿態,這可能是跟商業行為有關的偏誤。但我總會把這種水晶拿到眼前端詳,感受到的就是一股堅硬且堅毅的能量,如同台灣在兩座板塊間受到百萬年的碰撞,卻還是孕育出的堅忍的台灣人一樣。

  

  

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

蓖麻報國


 

蓖麻報國 煥文


武勇皇軍健似龍,國民銃後應追蹤。蓖麻油適飛機用,着意栽培盡給供。

-載於《詩報》第209號,1939昭和149月17日。


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

選物


  今天從柴山龍巖冽泉離開、準備回家。突然想到有一間我以前很喜歡的骨董店(應該叫民俗文物店)。想進去找我最近想要的安平壺。

  一進到裡面,那個感覺跟數十年前一樣,但裡面客人挺多,也有看起來滿年輕的人。

  一對中年夫婦,男的在跟老闆娘聊天。男的表示自己家裡也收了很多這些東西,老闆娘則表示這些古物越來越少了啦!

  他的話如雷一般打進腦海,我記得很久以前他也是這樣描述他自己的商品。現在想來這是一種生意人的話術,製造稀缺心理、讓你感覺非買不可。

  但說實在的那些文物本質上,就不會有太大的漲價空間,積了再多也是枉然(就金錢價值、藝術價值上來說是這樣,當然如果你覺得很有懷舊感那就因人而異)

  我突然領悟到,選物很重要,集中火力也很重要。去挑你真正喜歡、真正想要的。也在你眾多的收藏品間,時常回憶起當時選擇它的心情。同時,更要記得時常清理與整理不要的藏品。

  千利休:「我所挑選的物品,都會留下傳說。」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度過每一天吧!無論是收藏乃至於選擇你的午餐。 

  2020.08.28

2020年8月24日 星期一

柴山湧泉

 



  2020.08.22,巴威颱風繞過台灣,但是也為南台灣帶來了外圍環流。連接著前這子的午後雷陣雨,我認為這已經算是滿豐沛的雨量了。想到柴山登山口處的湧泉,總是會在這個時節出水,我決定到此地一看。

  前市長韓國瑜在任時,曾經喊出「冷泉加熱變溫泉」的說法,轟動各界;五月期間又在此地展開了「整治」設施的工程(就是照片中還在進行的工程),這裡未來會怎麼發展,還是值得觀察。

  2020年國旅大爆發,大家出外旅遊別忘了一同守護我們美好的環境喔!


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

地理(tē-lí)與地理(Geography)


  地理(tē-lí)

  記得小時候看過在講風水的書,提到住房子要小心「反弓煞」,也就是不要住在彎曲河流或者道路的切線處,住在裡面的人會很慘云云。


  地理(Geography)

    最近很常在河堤散步。發現雖然這是一個現代都市內的的高聳水泥堤岸,不太會發生河流在豪雨後溢流的問題。但自己觀察這裏面還是有微地形的存在。如圖所示。

  高中地理有學過河流攻擊岸與堆積岸的概念。現在才意識到,原來所謂風水上的河流反弓處,正是攻擊岸。所以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先民透過觀察自然的現象,做出的
一種警示,希望子民不要住在危險的地方,以免哪天你的家園會被沖光光。




(河岸的堆積岸,在低水位時期露出的堆積小沙洲)

2020年7月7日 星期二

旗津tha̍k冊一遊



(回來看照片發現,沒有拍正面的門口照真是抱歉,擇日補拍)


  上週日到旗津一遊,家人說他在臉書社團看到有網友推薦旗津tha̍k冊這一家小書店。說實在的,自己完全沒聽過這個地方,一開始也沒有抱著太多的想法。

  到了旗後老街,才發現市長補選候選人陳其邁團隊正在天后宮造勢。從天后宮的棚架望去,發現昔日斑駁的廟宇彩繪已經修復完畢,
露出了鮮豔的牆角。

  沿著天后宮後方小巷子進入,穿越幾戶民家、咕咾石的舊牆後,終於看到了一扇藍綠色的鐵門。我們到了!

          



(旗津tha̍k冊內部)

  內部是我心中想像的獨立小書店的樣子:懸掛著店家理念的旗幟布條、各種與土地相關的選書、獨特的購書方式,這些東西感覺起來理所當然,台南看過、花蓮看過、台北當然也看過,但對我來說,這在我的故鄉似乎是我未曾看見的(應該是我也沒在高雄逛小書店吧)。


  旗津tha̍k冊的店主出來招呼並解釋,說到這棟老宅的故事,說到中山USR的計畫讓這個小書店誕生……,我聆聽之餘,望著這棟房子兩層的結構,突然想起來,旗后街真的是一個從19世紀以來就跟世界互動的聚落,但文化資產的保存風氣卻出奇的糟糕。我想這間小書店的出現,會是這片千瘡百孔的戰地上,又開展出的另一朵花吧?

  從今年六月以來,浮誇的烏雲與暴雨退去,高雄常常是處於一種熱到爆炸,但天空晴朗、大武山可以隨時遠望港都的狀態。我期待著這樣的書店會是一個改變的徵兆,我們的城市即將往下一個階段前進。





旗后街優美的咕咾石紅磚舊墻


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

永春畜魂碑與敬物精神





  去年的同時,還住在台北後山埤的我,利用機會在四獸山附近走走。當時意外地找到這個畜魂碑的資訊。找了機會一探。

(關於此獸魂碑的紀錄,請參考:下巴的網誌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


     過去的時代對於萬物都有相當的敬意呢!除了各種族繁不及備載的儀式,從空間角度觀察,例如田頭田尾土地公、敬字亭、再到本文的畜魂碑等。雖然很多都是我們習以為常、甚至覺得是繁文縟節,但其實它們都還是個,值得我們再三觀察的常民文化呢!